序號 |
公開事項 |
公開內容(要素) |
公開依據 |
公開時限 |
公開主體 |
公開渠道和載體 |
公開對象 |
公開方式 |
公開層級 |
||||
一級事項 |
二級事項 |
全社會 |
特定群眾 |
主動 |
依申請公開 |
縣級 |
鄉、村級 |
||||||
1 |
征地管理政策 |
─ |
征地補償安置法律以及適用于本地區的政策、技術標準等規定要求。1.法律法規和規章;2.征地前期準備、征地審查報批、征地組織實施規范性文件;3.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(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或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);4.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標準;〔*農村村民住宅拆遷補償標準〕;〔*征地工作流程圖〕。 |
《政府信息公開條例》 |
自該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,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。 |
縣(市、區)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負責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有關部門 |
■政府網站 ■征地信息公開平臺 ■政務服務中心
|
√ |
|
√ |
|
√ |
|
2 |
征地前期準備 |
擬征收土地告知 |
在擬征收土地前,應明確征收土地有關事項并予以公開。1.擬征收土地用途;2.擬征收土地的位置和范圍;3.征地補償標準及安置途徑;4.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;5.擬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管控(包括不得搶栽、搶種、搶建等有關規定);6.聽證權利;〔*對土地現狀調查結果有異議的救濟措施〕。 |
《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》 |
在實地啟動擬征收土地工作時,在村公示欄公開。
|
縣(市、區)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以及負責實施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有關部門(含鄉鎮政府等) |
■社區/企事業單位/村公示欄(電子屏)
|
|
√面向擬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集體成員 |
√ |
|
|
√ |
8 |
征地組織實施 |
征地補償登記 |
征地補償登記匯總表。 〔*征地補償登記前置與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合并進行的,在前置環節一并公開〕。 |
《土地管理法》、《政府信息公開條例》 |
征地補償登記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公開。公示結束后,轉為依申請公開。 |
縣(市、區)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負責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有關部門 |
■社區/企事業單位/村公示欄(電子屏) |
|
√擬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集體成員 |
√ |
√ |
|
√ |
11 |
|
征地補償費用支付 |
征地補償費用情況。 〔在被征地村公告欄張貼,予以公開,張貼之日起20個工作日后可依申請公開〕。 |
《政府信息公開條例》、《征收土地公告辦法》
|
依申請公開。 |
縣(市、區)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負責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有關部門 |
■社區/企事業單位/村公示欄(電子屏) |
|
√擬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集體成員 |
|
√ |
|
√ |
文件下載:
關聯文件: